标题:美国出台新法案“吓阻”中国,台岛内外反应扑朔迷离
文 | 地缘历史档案
编辑 | 地缘历史档案
声明:本文内容引用了权威资料,并结合了个人观点进行分析。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。
美国通常不轻易表态,但一旦出手,就常常引发国际关注。近期,美国政府发布了一项名为《台湾冲突吓阻法案》的新法案,标志着美国再次对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作出强烈回应。根据这一法案,美国将承诺在大陆“武力统一”台湾时,公布中国高级官员及其家族成员在美国境内的资产清单,并可能采取冻结等金融措施。尽管这一法案的表面看似严肃,但其背后的动机、效果以及各方反应却充满了不确定性。
首先,我们不难看出,这项法案从某种程度上像是一种试图“打击腐败”的姿态,然而其实质却是在使用“账本”作为武器,意图通过对中国高官的财产曝光来威慑解放军。然而,这一举措究竟是针对谁的呢?台湾民众、全球盟友,甚至美国国内的许多人都对这个“奇葩法案”感到困惑,甚至有人认为它根本无力改变现状。
2025年7月21日,美国众议院毫无争议地通过了这一法案,竟是以“口头无异议”的形式通过的,连议员们都懒得参与辩论。这项法案的核心内容并不复杂,简而言之,只要大陆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,美国将公布10位中国高级官员及其家庭成员在美国的资产,包括房地产、银行账户和投资项目,并有可能冻结这些资产。尽管这一法案试图显得威胁十足,但实际情况却充满了讽刺。
该法案虽然看似直接对中国施加压力,然而它并未涉及军事援助,甚至没有任何军事驻军承诺或是对台湾的防卫行动。美国所倚重的,居然只是通过金融手段来震慑中国,这显然没有考虑到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已有的应对策略。毕竟,类似的金融制裁模式曾经在俄乌冲突中得到过尝试,但俄罗斯并未因此“瘫痪”,反而加速了其去美元化的进程,扩大了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早已建立起更加严格的对外资产监管体系,对外资本的流动有着更为精密的审查机制。更重要的是,中国在2021年就通过了《反外国制裁法》,明确表示对美国及其盟友采取单边制裁的行为会受到坚决反制。如果美国继续冻结中国官员的资产,那么中国完全有能力采取反制措施,尤其是针对美军工业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巨大订单,一旦实施制裁,必将让美国的军工行业感到震动。
但美国的这项举措,表面上看似是在“震慑中国”,实际上却在向全球宣示:无论是谁在美国有资产,都不可能完全拥有它,这些资产是可以被任意动用的。这让全球资本市场的参与者不得不重新评估美国的金融政策,考虑是否会在未来成为制裁的对象。
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,这项法案一经出台,台湾岛内的反应竟然比中国的反应还要强烈。台湾当局的林佳龙公开表示感谢美国的举措,但岛内舆论普遍表示对这一法案的冷嘲热讽。岛内民众纷纷表示,这项法案既荒谬又无法让台湾更加安全。有人直言:“美国通过财产公开来保台?若真有战争,那导弹怎么办?”甚至有网友调侃:“美国怕中国不统一,主动来帮忙反腐了?”这些声音虽然尖锐,但却不无道理。假如美国真的将这些所谓“精英”的财产公之于众,反而可能成为中国反腐斗争中的“免费协助”,送上了大量证据和线索,反过来甚至可能成为中国反制的利器。
在台湾民众的不安情绪之下,台湾的安全感并未得到提升,反而因为美国此举产生了更多的焦虑。台媒对此做出分析,认为该法案的通过主要是美国的一种政治姿态,实际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军事支持,这无疑暴露了美国对台湾的真正态度:口头上支持,实际上却希望保持现状,避免真正的冲突。
同样,其他美国的国际盟友也开始产生质疑。尤其是日本、澳大利亚等国,原本对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承诺就存在疑虑,如今美国连台湾问题都不愿全力以赴,单纯依靠金融手段威胁中国,这让他们心生不安,担心未来自己的利益是否也会受到美国政策的波动影响。事实上,美国是否敢公开盟友的资产,成为了许多国家心中的疑问。
即使在美国国内,也并非所有人对这一法案持肯定态度。虽然众议院已经通过了该法案,但参议院对于这一举措显然更加谨慎。冻结中国资产可能引发全球资本市场的动荡,进而影响美元的信用体系。毕竟,如果全球投资者开始担忧美国有朝一日可能会冻结其资产,这对美元的霸权地位将是一种巨大的冲击。
美国认为这项法案能够使中国有所顾虑,然而它显然低估了中国的战略定力。法案通过后的48小时内,中国外交部便做出了强烈回应,称美国的举动干涉中国内政,违反国际法原则,并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。
面对美国的挑衅,中国无论是在军事、经济还是外交领域都已做好应对。解放军东部战区持续在台海进行高强度演习,福建沿海的火箭军部署也在不断升级,远程打击能力持续增强。在经济方面,中国加速了金融脱钩的步伐,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的完善,去美元化的联盟正在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内部逐步实现。与此同时,中国与俄罗斯、伊朗、南非等多国联合批评美国“滥用金融制裁”,形成了国际反制的力量。